發新話題
打印

1978年煙台挖出墓葬 揭春秋田氏世代欲為君之野心

1978年煙台挖出墓葬 揭春秋田氏世代欲為君之野心

戰國「田氏齊國」建立,看來早十代家族已有野心。
「田氏代齊」與韓趙魏「三家分晉」,共同標誌中國歷史,由春秋步入戰國時代。公元1978年,山東煙台市一名農民無意挖掘出了一座古代墓葬,從而揭開戰國第一大案「田氏代齊」的歷史真相。
經考古專家斷定,古墓屬於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墓葬,多年來陸續挖出三座墓葬,並出土大量文物,包括二十多件青銅器,有鼎和編鐘等,重要的是它們製作精美絕倫,外形莊重典雅,專家也證實,這幾座墓葬的主人應是當時高級貴族。

嘴子前墓群出土文物

考古人員從4號墓中發掘九個編鐘和七個青銅鼎。需知道,編鐘在古代用途非常廣泛,離不開祭祀、宴會及征戰等,甚至吃飯也要「鳴鐘而食」。九件為一組的編鐘出現於春秋初期,禮樂制度下,編鐘代表身份等級。那麼,九個編鐘無疑代表著墓主人身份十分尊貴,主人為誰,關鍵就在於七個青銅鼎。據周朝禮制規定,天子下葬要以九鼎陪葬,諸侯國君只配用七鼎。換言之,墓葬者一定是「國君」級別。

嘴子前墓群出土文物


據史稱,武王伐紂後,感念姜子牙功勞,將其冊封在齊。齊地就是現在的山東一帶,而齊國國君的墓一般都在臨淄附近,這個墓位於煙台,距離臨淄有點遠,如果不是國君,以國君之禮下葬當年是大罪,那麼如此特殊的狀態有何合理解釋?專家於是從七個青銅鼎中發現出一些端倪,青銅鼎其中有六個並沒有蓋,形制上非常相似,花紋基本相同,是一種標準的列鼎制度,但是第七個鼎卻帶有平蓋,屬於一種春秋晚期常見的鼎。專家指,墓主人自認為在死後大概無法從朝廷上得到「七鼎」,於是私自在六鼎上多配一個,表示自己級別已達到「七鼎」的貴族身份。
另外,墓中兩件帶銘文的大型青銅器存有訊息,也為我們揭示謎底:「聖所獻媯下寢盂」「陳樂君乍其旅甗用祈眉壽無疆永用之」聖就是一個叫聖的公子,甗是飪食器和禮器,「媯」是陳國的一個姓氏。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姓陳的大夫,做了旅甗器物,作為陳氏傳家寶,世代共享。

嘴子前墓群七鼎



兩件來自陳國的青銅宮廷重器,又為何出現在齊國墓葬?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齊桓公在位的時期,齊國十分輝煌,很多鄰國公子都來投奔。當時陳國作為小諸侯國,有位太子陳完,因宮廷政變被迫流亡齊國,當時陳國青銅鑄造技術先進,陳完又是貴族,於是齊桓公封他為齊國工正,即工匠營造,猶如今之工業部長,賜予很多田地。為了感恩答謝,陳完改姓「田」,同時齊桓公還把自己女兒嫁給之他,田完就在齊國落地生根。
事實上,田完不願意寄人籬下,一直想奪取齊國。據說,他曾找人算卦:「是謂鳳皇於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與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意思是田陳完的後世,會在異姓國飛黃騰達,做國君。令田完後人一直以成為「國君」為己任。到第五代田乞,田氏成為齊國名門貴族。


嘴子前墓群出土文物


當時,齊國君為齊景公,貪婪又愛炫富。田乞抓住時機,行仁義之政,仁愛百姓,百姓相當擁護他,田陳贏得民心,成為宰相。其後,故國陳國因宮廷內亂被楚國消滅,陳國的公子聖帶了一部分宮廷重器連夜逃亡到齊國田乞處,「聖所獻媯下寢盂」就是他獻給田乞時刻上去的。
這個墓主就是田乞。當年,田乞不惜冒著誅殺危險,違反規定以七鼎九鐘的規格下葬,也許為自己未能實現君王之夢作心理補償。田乞去世後,兒子田常更勵精圖治,徹底滅掉齊國王室強大名門望族,擴張領地,今天山東膠東一帶,全部成為了田氏家族疆土。公元前386年,田乞第四代田和廢掉齊康公正式掌權,從此齊國姜氏由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