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受命出使南洋卻到東南亞開拓 漢族將軍被奉為文萊始祖

受命出使南洋卻到東南亞開拓 漢族將軍被奉為文萊始祖

南洋華人人數眾多,已成海外華人勢力的重要部分。自唐代起,中國東南沿海興起僧人海外求經,僧人和部分商人開始探索南洋。到了唐末,黃巢之亂禍及東南沿海,沿岸民眾躲避戰亂紛紛逃亡至南洋。據九至十世紀的阿拉伯航海家、史學、地理學家馬蘇第(Al-Masʻūdī 的記載,經過蘇門答臘島時,發現部分華人定居點。




馬蘇第



到了宋朝,中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部沿海,社會經濟急劇變化,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土地兼併、人口急劇增長下,面對糧食壓力,東南沿岸民眾多以下南洋求存,宋代造船業發達,也為移民的華人創造更好條件。



《武備志》中的鄭和航海圖 (局部)



到了明朝建立初年起實施海禁,原因是日本內戰出現了不少由武士浪人及流民組成的武裝力量,時常侵擾明朝沿海,他們就是倭寇。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肅清倭患,命熟悉海事的黃元壽等人下南海征剿。而這名將軍,後來還流傳他成為文萊的國王。
黃元壽不負太祖重托,在今南海南沙群島的森屏灘一帶重創倭寇。朱元璋聞訊大喜,在晉升黃元壽為總兵,還因他在得到「森屏灘大捷」,為其改名為黃森屏。不久,朱元璋又命黃森屏為使者,率領龐大的使團訪問東南亞各國,以此宣揚天朝上國的恩德。


明太祖袞龍袍像



據指,當黃森屏一行即將駛抵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時遭遇海嘯,使團只有黃森屏等少數幾個人存活。黃森屏死裡逃生,因擔心回國後會遭到皇帝嚴懲,決定留在婆羅洲開拓、建國。
此時的婆羅洲分佈著一系列小王國,開化程度遠遠不及中國。加上從唐朝起,當地聚居大批華人。所以當黃森屏登島,積極聯絡各地華人首領,努力經營、開拓,逐漸在加里曼丹島東部建立強大華人政權。此時,黃森屏仍自稱總兵,但當地番人開始稱呼他為「拉闍」,即國王。



1750年西班牙繪東南亞局部地圖,圖中的 "Isle De Burno" 就是婆羅洲



當時除了黃森屏華人政權,島上最大的國家就是渤泥國,但後者由於屢受鄰國蘇祿國侵擾,國勢衰微。於是,渤泥國蘇丹(類似總督之銜)馬合謨沙便通過聯姻,將女兒拉特那蒂蔚公主嫁與黃森屏,並允諾跟他共同統治渤泥。
黃森屏跟渤泥國結盟後屢次擊敗蘇祿,遏制國家頹勢。此後黃森屏一系世代跟渤泥國皇室聯姻,對內輔助蘇丹,對華人則以國王自稱,直到明朝萬曆年間相沿不改。在黃森屏及其子孫的幫助下,渤泥國更擴張起來,版圖最盛時,佔據今天加里曼丹島大部及菲律賓南部。
到了16世紀末,因王室內訌不斷,渤泥國勢再轉衰,此時西方殖民主義入侵,為國家帶來生存壓力。從19世紀早期開始,渤泥相繼將沙巴割讓給英國北婆羅洲公司,把砂勞越贈與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丟失大部分國土。最終,渤泥國在1888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國」,並改國名為「文萊」(汶萊)。黃氏一族也逐漸回教化、馬來化,退出文萊政壇。




英國保護國時期的婆羅洲北部土著



對於《明史》也記載了當時中國國內流行傳聞,盛傳黃林屏為國王:「萬曆時,為王者閩人也。或言鄭和使婆羅,有閩人從之,因留居其地,其後人竟據其國而王之。」更有傳聞說,蘇丹阿哈默德就是黃森屏,另一傳聞是阿哈默德死後,黃森屏之女繼位成為文萊國王。其實這傳聞實為訛誤。據文萊王室承認的正統史料《Batu Tarsilah》中記載,蘇丹阿哈默德是蘇丹馬合謨沙的兄弟,並非黃森屏。
不過黃森屏當年傑出才幹,贏得當地華僑愛戴,更被推為文萊華人領袖,而他的子孫留居於當地,世代傳衍,極為顯赫。據了解,民間一直有王室奉黃森屏為始祖的說法,文萊王室也在不同場合給他以極為正面的評價,並將其列入《文萊王室世系圖》中。 20世紀初,文萊仿效西方創制國旗時,還特意在國旗中加上兩道斜杠以紀念開國的兩位國君,其中一條指的就是黃森屏。



汶萊皇室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