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日本人所繪地圖證實釣魚島屬中國

日本人所繪地圖證實釣魚島屬中國



釣魚島位置

許多歷史事實證明,釣魚島等島嶼由明至清,一直屬於中國,只要略舉一二作例證,即能以正視聽。

  一五三四年,嘉靖一三年,明朝琉球册封使陳侃著有《使琉球錄》記錄出使航程“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

  文中所說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就是現在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陳侃一行從福州出發,經過作為航標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等島嶼後進入琉球海域,其標誌是見到了“乃屬琉球”的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現為久米山,,文中清楚地表示,無論是使者陳侃還是同舟的琉球人,都是以久米山作為抵達琉球的標誌的,因此,先過之島不屬於琉球是毫無疑義,

  一七二二年,康熙六一,清朝使琉球册封副使徐葆光亦著有《中山傳信錄》,當中亦指出,“琉球在海中本與浙閩地勢東西相值”,注明久米山為琉球西南界上的鎮山,也就是說,中國和琉球的分界是在赤尾嶼和久米山之間,

  地理環境作證明

  琉球册封使的記錄中還常提到“溝”或“黑水”,如夏子陽的《使琉球錄》,明萬歷三四年,,汪楫的《使琉球雜錄》,清康熙二二年,,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周煌的《琉球國志略》,清乾隆二一年,,齊鯤的《續琉球國志略》,清嘉慶一三年,,據記載,使琉球船隊每過此“溝”,必投豬羊,潑米粥,焚紙船,鳴鉦鼓,以祭海神,這裡所指的“溝”就是現在的琉球海岸,

  琉球海溝深有二千米,位於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等島嶼之間,東北端與日本海溝相接,西南與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相連,從地理上把琉球群島和中國大陸架截然分開,而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卻與台灣島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陸架上,從大陸架到琉球海溝,海面形成一條寬寬的落際,即黑潮,正如册封使記錄的那樣“去滄水入黑水”,

  值得注意的是,汪楫在《使琉球雜錄》中稱此“溝”為“中外之界”,周煌的《琉球國志略》也證實了“黑水溝”是“與閩海界”,很明顯,至少在清初,中國已將琉球海溝作為閩海之界,作為中國和外國琉球的分界線了,理所當然,赤尾嶼到福建之間的所有海域和島嶼都是清政府領地,納入在清朝版圖之中。

日本歷史地圖也稱釣魚島屬中國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學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國通覽圖說》一書,共有五張地圖,一張朝鮮,一張琉球,兩張蝦夷,今北海道,一張小笠原島,作者在書的“題初”中對制圖目的作了如下說明,“右三國通覽圖說,非小子敢言經濟,亦非妄玩地理之學,只欲使攜武之人知三鄰之地理耳,之是雖似武藝之餘計,然竊以為卻可言武門之奧旨歟,”。

  這些地圖製作精細,與現代制圖法一樣以顔色劃分區域,其中《琉球國全圖》,琉球屬地皆用橘黃色,鄰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則用淡綠色,而鄰接的中國部分是用粉紅色來表示,以色區分,國與國之間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這圖上,也標明了釣魚,黃尾嶼和赤尾嶼的位置,其顔色與中國福建,浙江相同,粉紅色,

  而久米山則同琉球一樣為橘黃色,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國通覽圖說》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圖資料,內閣文庫,宮內聽書陵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及一些著名的文庫都有收藏,本人留學日本時,亦曾多次去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庫,親自查閱過原版地圖資料,

  其中《琉球國全圖》,不僅為眾多的學者所引用,而且,每次舉辦有關琉球沖繩歷史文化的展覽時,都要將此圖作為重要史料向參觀者展示,凡看過此圖的人都有目共睹,不知日本政府為何偏視而不見,

  以上明清兩代的出使琉球的記錄,以及日本的地圖史料明確顯示,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為中國屬土,日本政府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必須履行戰後《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拆除日本右翼團體在釣魚島上設置的燈塔,將屬於中國的島嶼歸還中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