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秦始皇為何沒皇后后妃記載? 《會稽刻石》望解真相

秦始皇為何沒皇后后妃記載? 《會稽刻石》望解真相

很大可能嬴政小時受母親影響所致。

秦始皇為中國史上首位皇帝,嬴政在戰國時期還是秦王,已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嬴政雄才大略,得到呂不韋和李斯指點,最終建立秦朝。秦始皇如何一統天下以及如何治理朝政,史書都有詳細記載。但翻閱史資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在位期間沒有立皇后,也沒有關於半點皇后的記載。

秦始皇還是秦王時,母親趙姬的行為,為給他帶來了陰影。史學家分析,正是因為嬴政的母親非常放蕩,所以嬴政面對女人是非常慎重。同時,對皇后冊立更謹慎,由此,秦始皇沒有皇后。去到這一點就會讓人想不通。嬴政沒有皇妃就沒有後代,但這顯然是不對,所以秦始皇肯定有皇妃。那麼,她去了何處?史籍也沒有半點記載,後世只好推測她的下落。

據現如今史料來看,楚國和秦國曾有200年的婚姻史。嬴政主政時期,曾有一位非常顯赫的楚人昌平君,因為幫助了嬴政從呂不韋和嫪毐手中奪過權力,成為嬴政的心腹。

可是秦國滅楚作戰,昌平君思念故國,和項燕一起造反,令嬴政大怒。此後,王翦率60萬大軍滅楚,昌平君和項燕均死於此戰。根據昌平君在秦國的重要性來看,以及楚國與秦國的婚姻史來看,昌平君很可能是嬴政長子扶蘇的舅舅。一旦如此,昌平君造反後,他的妹妹或者姐姐、即是扶蘇的母親,應該不會有好結局。昌平君造反,可能導致扶蘇母親消失。如果假設成立,扶蘇不被立為太子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許找到。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會稽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頌秦德」,始有《會稽刻石》的篆刻記錄,《史記·秦始皇本紀》也載有刻石文字記錄:「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潔誠。夫為寄瑕,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碑文內容大部分人都認為是秦始皇為了制止會稽放蕩的民風。但據著名秦漢史學者林劍鳴考證,並任何史料記載表明會稽的民風有放蕩之處。

那麼,秦始皇為何要立改善風化石碑?可能與嬴政的母親有關。母親趙姬和呂不韋及嫪毐的事,讓嬴政產生很多疑問,也令他對秦朝的女性都充滿懷疑。所以碑文也有令寡婦有子後就不准再嫁,男女間不得任意接觸,以防淫亂之事。秦始皇極痛恨水性楊花的婦女。也可能因為此,秦始皇終生不立皇后,甚至連他后妃都沒有青史留名。

TOP

加強中央集權 秦始皇統一後全面推行郡縣制

嬴政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去鞏固皇權,其中一項政制上的改革,便是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早於商代開始出現分封諸侯,西周滅商後,這個制度延續下去,周天子將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給王室子弟和一些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不過,隨著諸侯國日益強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皇權受到嚴重挑戰,大國兼併小國,周王室完全喪失了分封大權。

事實上,秦國自推行商鞅變法後,已逐漸推行由國君直接控制之郡縣制。消滅六國後,始皇採取李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置守、丞、尉。郡守、郡丞掌管民政,都尉掌管軍事,另有監御史(一稱郡監)掌管監察。

郡下分設若干縣,縣有大小,大縣置縣令,小縣置縣長,縣令、縣長之下有縣丞、縣尉。縣令、縣長、縣丞掌管行政,縣尉掌管軍事。這些地方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隨時可以調換,在任時亦不能私有土地。地方上一切軍政經濟之權,從此都收歸中央。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