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香港人成為首代傘兵教官 培育國產精英卻遇內耗心機白費

香港人成為首代傘兵教官 培育國產精英卻遇內耗心機白費

教頭李善樂戰時表現出色,希望以自身經驗,培育新一代傘兵,令中國他朝一天再不羸弱。可惜最終也因為國共內戰爆發,不能控制這批心血的命運......


李善樂接受定點降落訓練



專欄早前介紹一名二戰時期的「香港仔」李善樂,憑著出色表現,成功加入國軍在昆明與美軍合作的傘兵部隊受訓,成為第一批畢業生,編入「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傘兵部隊深入日軍佔領了的中華腹地,執行超困難任務-炸橋、炸路、奪取機場......場面有多驚濤駭浪,在早前的文章有詳細記述,可點擊重溫:第一回第二回

當時傘兵訓練過程



傘兵作戰風險極高,難度不會怕嗎?李善樂在2015年接受侄女李婉華在加拿大中文電台專訪時坦言,當時都沒甚麼好怕的了:「我們都是10多20歲的後生仔,沒有家庭顧慮,不為名利,只為報國。」一次空降任務到機場炸毀敵方新式戰機,指令說不惜一切都要完成任務:「空降一刻,敵機加完油,準備起飛,有兄弟都降到戰機上面了,他們『拿拿臨』起飛企圖擺脫他們。」「我們出動都預了有去無回,不會想太多。」


運輸機配合降傘演練




李善樂又指,當時世界任何一個傘兵部隊公認,他們出戰的死亡率高達七成。所以,李善樂要面對的,除了槍林彈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轟得血肉橫飛的兄弟。兄弟們壯烈犧牲成為常態,部隊絕大部分人都沒想過回家:「每名傘兵兄弟都有個協定,我們都會準備地址,就是一旦有事,打完仗後可由兄弟代向親友交代。」部隊中的同袍很多都沒有告訴家人自己的真正狀況,並非因為傘兵部隊是一個秘密部門,而是作戰死亡風險奇高,不想家人擔心。「我也不敢同屋企講」,提及至此,中氣十足的李善樂,心情頓時顯得不再輕鬆。


傘兵演練情況,降落後收起降傘就要立即警戒




「最值得敬佩的是一班在昆明西南聯大的學生,他們才讀一年級,17歲左右。他們向家人說自己跟學校去深造學習,查實就是入了傘兵部隊,其中有幾個就編入『第一隊』。」李善樂形容這一班為「小鬼」,作戰相當勇猛,結果陣亡。這幾名「小鬼」,生前與李善樂交代了,就是一旦出事,和平後就想辦法告知家人,並給予地址:「和平後,有些按照地址但找不到家人,可能失散了,也可能是戰亂時死了,至今還有幾個,幾十年來始終找不到,很遺憾。」


傘兵訓練,在煙幕彈掩護下發動突擊




「亦有部分小鬼家人,在和平後去司令部去問自己的兒子」。面對的是自己兒子陣亡的消息,倖存的李善樂等兄弟究竟如何開口?「說那些說話是很難受,但又不能不說。」面對戰死兄弟的家人,更有些情況更難開口:「我們兄弟有個不成文規定,就是在敵後作戰,受了傷會連累部隊,一旦跌斷了腳,炸斷了手,那就如何?...就會『喂,幫下手』,所謂『幫手』,大家都明。」說法含糊,說明白一點就是將自己兄弟了斷:「我們永遠不會做俘虜,做俘虜更慘。」將這些實情告訴家人,也似乎未必適合......
1945年8月6日及8月9日,日本的廣島及長崎分別遭受原子彈轟炸,加速日本投降步伐,沒想過要回家的「陸軍突擊總隊」隊員最終見到和平。一直想為國家出一分力的李善樂,最終成為了中國第一間跳傘學校的教官,但此前,美軍原定想辦法將學校銷毀,但最終因為一場小風波而倖免於難。


長崎原爆後15分鐘,日本攝影師從香燒島拍下仍然在上空的蘑菇雲




「日本投降後,美國佬都急於回家。由於我們的跳傘、戰術、裝備等物資及教材全都是美軍,於是他們趕快去銷毀。」訓練出來的中國傘兵副有經驗,但沒有教材就絕不能成事:「有一晚來了一班美國憲兵,守著營房。我們得知他們想銷毀學校的所有,於是就『兵變』。」李善樂模糊地說:「當時地方軍龍雲,與中央軍不投緣,成晚槍響響過不停,我們傘兵隊員掩護了美軍離開。我們在『不知是甚麼原因』之下,得到了跳傘教材。」這裡說的,應該是突擊總隊參與國軍解除龍雲職務的突襲戰鬥。


傘兵佔領機場




這場行動令到李善樂等人,在混亂之下成功獲得教材。這批受美國人訓練出來的中國跳傘部隊,整理由美國留下來的器材及教材後,完成中國人第一間跳傘學校。李善樂因為深諳英語,自然成為學校教官,由始至終參與課程:「六個跳傘教官當中,有四個『香港仔』,來自喇沙、英皇、皇仁,我們都由零開始翻譯教材。」


傘兵訓練過程



當時,蔣介石為充實國軍新血,正在展開「十萬青年十萬軍」。據李善樂指,這批新人當中,刻意計劃挑選了最好的一萬人作傘兵訓練,揀蟀條件概念與美軍當初挑選的一樣,大多都是懂英文的知青:「北大、清華、交大都有」,事實上蔣介石對此亦寄予厚望。國軍傘兵部隊亦計劃將來可以到美國深造,可惜伴隨而來的國共內戰,令希望幻滅。


降傘訓練過程




日本投降後,國共軍隊衝突加劇,國共內戰爆發,部分進駐了華南地區的傘兵舊部也受命出動對抗共軍,學校也一度擔心這批新培育的學員的作用。李善樂記得蔣介石囑咐:「你們安心去訓練,他們是『國寶』,不會打內戰的。」李善樂聯同其他教官,悉心訓練傘兵,先後培育出幾千人,希望能為戰後的中國作出貢獻,他朝一天中國再不羸弱。可惜,他們最終也不能控制這批心血的命運。


傘兵部隊整裝待發




1948年秋,國軍在遼瀋、徐蚌、平津三大戰役連番失利,損失兵力至少150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除西北外,長江以北的地區幾由共產黨控制。「蔣介石下令,要增派這批新的傘兵去阻擋......」李善樂邊說邊感嘆:「這些是心血啊,打算技術可以一代接一代啊......中共的兩廣縱隊萬多人,打我們兩三百人、五百人......我們根本不想打,經過訓練出來的,都不想打自己人......」李善樂這番經歷,漸漸對國軍心灰意冷。1949年,國民黨撤退至台灣,部分傘兵成員跟隨,李善樂不肯。





李善樂決定回家,由國民黨的安排下返回香港。隨後加入派駐香港的英國皇家空軍。晚年的他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據李善樂的侄子Sam Lee向本專欄指出,伯父李善樂於2016年在溫哥華與世長辭。一代「中國傘兵之父」,終於到天國與突擊總隊的兄弟重聚了。



李善樂(右) 在2015年,即抗戰70周年時,在溫哥華接受侄女李婉華的訪問,分享戰時點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