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五四運動起源

五四運動起源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這個影響中國思想文化及政治發展的運動,源於國民反帝制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也因晚清時列強入侵,令民眾多年來苦難重重而埋下種子。然而,民眾對於國家憂患意識的警醒,不得不提《時局圖》。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將會有連串記念活動。公元1919年(即民國8年)5月4日,由於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位於京兆地方的青年學生、市民及工商人士等中基層,發起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等表達不滿,最著名的口號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即對抗列強侵權以及懲處媚日官員。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集會於北京天安門

北洋政府如何「未能捍衛國家利益」?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有關,在會上,列強偏袒日本,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而作為戰勝國的北洋政府,竟然準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後即刻令中國民眾憤慨。

自晚清列強入侵後,中國民眾多年來苦難重重。我們也能從120年前的《時局圖》來看出中國的危難情況。當時,外國列強四方八面撲來瓜分中國,而清政府當時也昏庸軟弱,任由極具野心的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任意瓜分。


《俄事警聞》版本《時局圖》

《時局圖》中的背景是一副中國地圖,畫中的野獸分別代指西方列強,熊雄踞於東北三省代表著俄國;犬則死守於長江一帶,代表英國;青蛙控制印度支那,左右開弓伸向兩廣,直指雲南、四川,代表了法國;而代表著美國的鷹,正欲飛來分食,撲向中國;至於右方的太陽代表日本,飛鏈鎖住了台灣,直逼福建,光線再伸向京津、華北;蛇就是代表德國,吞噬膠州、山東。圖畫旁更有題詞曰:「沉沉酣睡我中華,那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驚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謝纘泰

《時局圖》由祖籍廣東開平的謝纘泰創作,他中學畢業後,跟隨父親到了香港後,1892年成立輔仁文社。1898年7月,在香港報紙《輔仁文社社刊》首次刊登《時局圖》,直至1904年的數年間,《時局圖》被修改了多次。它的出現,亦引起中外報刊的注意,多次被印成色彩鮮明的單張宣傳畫出售,暢銷全國各地,影響極大。

列強環伺,時局岌岌,令人矚目驚心。《時局圖》就像鳴起的警鐘,喚醒中國人民的憂患意識。加上在不平等條約、外債賠款及捐稅同時侵襲下,也直接令中國百姓負擔沉重,也令國民漸漸醒覺。


宣統二年 (公元1910年) 諷刺時弊漫畫,畫中刻劃百姓在外侮及捐稅
下,負擔沉重


辛亥革命時,武漢中華民國軍政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晚清,中國封建帝制結束,隨之民國建立,但政局一直不穩,先有袁世凱稱帝,繼而北洋軍閥互成水火,稱雄割據爭奪中央大權,導致南北分裂。一直希望新政權有新開始的國人,愛國情緒日增,然國內政治卻未見改善。然而,西方思想的傳入,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及批判華夏傳統文化,認定中國積弱,與傳統守舊迂腐思想有關,提出用「民主」和「科學」救國的口號。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得以繼續和發展。這些理念,根本上為「五四運動」奠定思想和智力基礎。


1915年「二十一條」簽字時中日代表合影

另外,成為「五四運動」催化劑的還有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事緣在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過70多日激戰,於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在山東膠州灣的租借地。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意欲獨佔中國的權益。而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後發布,激起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


一戰時期侵佔青島的日軍

1919年,一戰結束後,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出席巴黎和會,國人均希望列強能將原被德國強奪的山東主權歸還中國。中國代表團,也向巴黎和會提出廢除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華駐軍、以及取消日本強加的「二十一條」及換文的陳述書等等,均遭到拒絕。巴黎和會,也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國民包括如梁啟超等有識之士,也建議警醒國民和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不過,北京政府在討論後,並沒有理會國民呼聲,最終決定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


「五四運動」爆發,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學生,拘捕32人。北大校長蔡元培以身家作保,營救他們獲釋回校

消息傳出,中國民眾群情激憤,愛國情緒高漲,社會各界紛紛抗議日本無理行徑,學生和新冒起的思想領袖們得到民眾的支持,發起一連串愛國行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集會於北京天安門,要求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會後舉行遊行示威,「五四運動」就此引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