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唯一載入正史的流浪漢 行乞貯錢買田辦義學助窮家子弟

唯一載入正史的流浪漢 行乞貯錢買田辦義學助窮家子弟

最近,內地有一名叫沈巍的流浪漢,本身在上海拾荒維生,卻能夠在鏡頭面前談古說今、引經據典,他的思路清晰、表達明確,視頻在網上瘋傳,他成為網紅,當有媒體了解他背後故事後,更引來不少人來膜拜,全國的帥哥美女主播,慕名而來除了一睹風采,還有更多的懷著商業目的,也令到沈巍也忍不住,叫別人不要追訪他,閉門謝客,好讓休息一下。


沈巍成名後瘋狂被追捧


流浪漢搖身一變成為紅人並非只得沈巍,在歷史上也有一名流浪漢比起沈巍人更具傳奇,還被《清史稿》收錄,為為歷史上首個被正史記載的流浪漢,他是清光緒年間的人,叫武訓。


1950年上映電影《武訓傳》,武訓與母親行乞


據載,武訓以乞討為生,但他有熱愛學習、愛讀書。每次武訓隨母親路過學堂時,他總會駐足良久,被裡面朗朗的讀書聲吸引著。而現實上,他的家庭條件,必定無法讓他完成夢想。有一天,武訓鼓起勇氣,懇求私塾先生能准許他免費唸書。可是現實殘酷,私塾先生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辱罵了他,將其趕出門。這個記憶深深印入武訓的腦海中,對於一顆幼小的心靈來說,這是震撼的。


1950年上映電影《武訓傳》,武訓遭私塾先生辱罵趕出門



等到他十六、七歲的時候,母親安排武訓去一位遠方姨丈的家做長工,負責看果園和餵豬。可惜這名姨丈,沒有因為他是親戚而優待他,反而變本加厲地讓他狂做工,不給工錢。武訓無奈只好轉至當地一位地主家打工,卻屢受欺辱,白做三年。僱主欺負武訓不識字,做假賬謊稱工錢已結,武訓極力爭辯卻反遭毒打,並被掃出門。


1950年上映電影《武訓傳》的武訓



遭遇對武訓打擊太大,受傷害後的他,到了莊子上的小廟昏睡三天。醒來後,明白自己受盡欺辱都是因為不識字,決心靠乞討興學,幫助窮苦孩子接受教育,知識改變命運。從此,20來歲的武訓決定行乞集資,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慢慢成為日後教育史上名垂千古的乞丐。
武訓到處出賣勞力,過著牛馬式生活,目的就是為攢錢辦學。《清史稿》載:「以傭工之錢所入無多,凡計日價工,凡挑擔、拉車、推磨、拉砘,即極艱苦之事,苟可以獲利者,無一不為。」對於牲口做的苦力,武訓並不以為苦,而是快樂,因為這是他想做的事情。然而,善良的武訓行乞籌資的第二年,辛苦積存的一點錢,都被他的姐夫騙走。


1950年上映電影《武訓傳》的武訓



武訓三十八歲那年,山東大旱餓死不少人。武訓用自己的錢買了四十擔高粱賑濟百姓。他請鄉紳郜若純替自己放賑,郜氏在放賑中行事公正,獲得了武訓的信任,於是又拿出一筆錢讓郜氏替自己存款生息,卻被郜氏中飽私囊。不過,經過多年的辛勞,武訓也積少成多,存了一筆購置230多畝的田產。這時他雖可選擇過一些較安穩的日子,但他仍然堅持乞討,拒絕結婚生子。


1950年上映電影《武訓傳》,武訓辦義學





1950年上映電影《武訓傳》,武訓辦義學一幕


公元1888年,武訓在家鄉柳林鎮東門外,建了第一所義學「崇賢義塾」,終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據《武訓先生年譜》載:「義塾共建瓦屋20間,大門二門各座,四周的垣牆也都修齊,總共用錢4378串,這建築費除先生自己積存的2800串外,下欠之數,全由當地的紳耆捐助彌補」學校建成後,武訓請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到學校任教,跪請貧寒人家送子女到義塾上學,學費全免。


《清史稿·武訓列傳》


公元1896年,武訓的第三座「御史巷義塾」建成不久,他因積勞成疾身染重病,半個月後在朗朗讀書聲中離世,終年五十八歲。據《清史稿》記載:「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武訓發喪之日,沿路六十里各村民眾自動送殯者達萬人,師生哭聲震天,百姓亦潸然淚下。武訓的事蹟被編入《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六孝義一節中。在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只有武訓一人。武訓辦義學事蹟還傳到國外,被收入《世界教育辭典》中,因為他沒有文化,故稱他為「無聲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