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陸夫妻倆幾斤小龍蝦下肚 全身肌肉溶解

大陸夫妻倆幾斤小龍蝦下肚 全身肌肉溶解

一家六口本是歡歡喜喜外出聚餐。不料!幾個人十斤龍蝦下肚,唐小姐夫妻二人卻一起住進了醫院。8月3日,記者從醫院獲悉,浙江人偏愛食用小龍蝦,因此,臨床上確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病例十分常見!

7月29日晚上,24歲的唐小姐與家人聚餐吃龍蝦。30號早上醒來時,就感到頸部和背部酸痛難忍,她以為是吹空調受涼或者落枕了,也沒太在意,匆匆上班去了。
可沒想到的是,早交班之后,唐小姐渾身的酸痛症狀更加明顯,從頸背部蔓延到了小腿,全身隻要有肌肉的地方都劇烈酸痛起來,甚至連站都站不起來了。
唐小姐立刻聯系了老公接她去醫院,路上一交流才得知老公也有類似肌肉酸痛的狀況,兩人這才與前一晚吃了小龍蝦聯系起來。
到了鼓樓醫院急診,唐小姐和老公主動向醫生描述了渾身酸痛的症狀和前一晚食用小龍蝦的情況,經驗豐富的急診接診醫生立即懷疑是食用小龍蝦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安排唐小姐夫妻倆做血常規、尿常規和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証實了醫生的診斷。
確診后唐小姐立即打電話給一起吃龍蝦的幾個親戚尤其是同樣吃的比較多的妹妹,大家表示都沒有出現類似症狀。原來,幾個年長的親戚當時顧著喝酒,每個人就吃了兩三隻龍蝦,而妹妹因為當晚回家的路上暈車,半路吐了,也因禍得福躲過了一劫。目前,唐小姐夫妻都在鼓樓醫院急診病房住院治療,病情平穩。
凡是與運動能力相關的肌肉都屬於橫紋肌,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病因復雜,最常見的就是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因缺血、代謝紊亂、藥物、感染等因素導致發病的也時有發生。近年來,由於大家偏愛食用小龍蝦,臨床上因此確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病例也十分常見。
專家告訴記者,龍蝦本身是沒有毒性的,正常吃龍蝦一般不會致病。致病的原因有可能是龍蝦養殖、清洗或者烹制等其他環節出了問題。
此外,專家特別提醒,小龍蝦的頭部和腮部是藏污納垢的主要部位,建議不要食用﹔如果在吃小龍蝦后半天到一天內出現渾身肌肉酸痛僵硬、尿液呈醬油色等症狀,千萬引起重視,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
但是,難道就要這樣放棄小龍蝦嗎?
答案自然是NO!小龍蝦可以吃,但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1 蝦頭和蝦線千萬不要吃
很多人在吃龍蝦時喜歡食用蝦頭,尤其是蝦頭裡的蝦黃,但是小龍蝦的頭部是吸收並處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積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鑒於大部分飯店為了省事出售的小龍蝦基本不除去蝦頭,所以在飯店食用龍蝦的時候千萬不要食用蝦頭而蝦線作為龍蝦體內僅次於頭部第二臟的部位,很多飯店也是為了省事並沒有去除蝦線,因此建議大家在吃龍蝦前一定要把蝦線去除。
2 肉體鬆軟無彈性極有可能是死蝦
買小龍蝦最怕遇到死蝦,因為小龍蝦死后腐壞得很快,會分解產生組胺等有毒物質,滋生有害病菌,食用后容易導致腹瀉等腸胃道感染性疾病,危害身體健康。烹調加工后的小龍蝦端上來后,如果有濃烈腥味、蝦體散開發直、肉體鬆軟無彈性、顏色變深、殼身有較多黏性物質等現象,那麼就極有可能是死蝦制作的。
3 烹制前龍蝦要放清水喂養24小時
在家烹制小龍蝦時,一定要高溫煮熟煮透,可通過觀察蝦仁橫截面顏色是否一致來判斷是否煮熟。建議在烹飪加工前,一定要放清水喂養24小時左右,這樣,龍蝦可以吐出體內的代謝物。另外,由於龍蝦的生存能力極強,往往一些龍蝦是從小水溝裡打撈上來的,所以一定要用刷子將龍蝦好好清洗,同時龍蝦體內隱藏了大量泥沙和細菌的蝦線也必須剔除干淨,再用清水充分地清洗2-3次就基本可以下鍋烹制了。
4 龍蝦好吃但不可多吃
吃龍蝦時,不要一次食用過多,因為龍蝦是高蛋白食物,部分過敏體質者會對小龍蝦產生過敏症狀,如身上起紅點、起疙瘩等等,最好不要食用小龍蝦。同時,小龍蝦是含嘌呤較高的水產品,而高嘌呤易形成高尿酸,從而導致痛風的發作,所以痛風病人也最好不要食用龍蝦。
5 龍蝦死亡時間越長積累的毒素越多
龍蝦體內含有豐富的組胺酸,一旦死亡,體內的組胺酸就被細菌分解成為對人體有害的組胺物質。還有,龍蝦的腸胃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質,死后體內極易腐敗變質。特別是隨著龍蝦死亡時間的延長,蝦體內積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會出現中毒現象。此外,龍蝦體內多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如吃了未煮熟的蝦,就容易感染肺吸虫病和導致胃腸道中毒。龍蝦煮熟后應當立即食用,不宜存放,第二次食用必須重新加熱。
6 如何辨別龍蝦是否新鮮
大家去菜市場選購龍蝦時,如果發現龍蝦不時產生氣泡的話,這說明龍蝦是新鮮的,不會是死蝦﹔再觀察龍蝦的外殼,如果龍蝦蝦殼硬,蝦殼呈青色光亮,眼突,肉結實,味腥,則表示龍蝦品質是優等的﹔如果蝦殼軟,色灰濁,眼凹,殼肉分離的則是次等龍蝦﹔而龍蝦蝦殼呈黃色且發暗的,頭腳脫落,肉鬆散的說明這種龍蝦是最劣等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