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真正歷史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真正歷史

戰國時代,秦國在西方開始堀起,但其他諸侯國之間,仍然互相攻伐,戰亂不止。

當時國力頗盛的趙國希望攻打燕國,以除去東邊的威脅。燕國並不想戰爭,於是派出能言善辯的說客蘇代,前去趙國希望可以勸退趙兵。

蘇代到了趙國,晉見趙惠文王,便開始說故事。他說:「我前來趙國的時候,經過河邊,見到一隻河蚌張開殼,正在曬太陽,有一隻鷸鳥飛過,見到之後便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於是將殼合上,並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

蘇代繼續的故事:「那隻鷸鳥心想:『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又不下雨,蚌便會渴死。』至於河蚌內心在想:『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鷸鳥便會餓死!』正當雙方爭持不下的時候,一位漁夫經過,於是便將鷸和蚌都捉了。」

蘇代說完了故事,便分析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兩國僵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會慢慢消耗。而最後強大的秦國,便會成為鷸蚌相爭中漁夫的角色。他希望趙王可以仔細地考慮清楚,是否真的要開戰。趙惠文王聽了之後,恍然大悟,於是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亦即是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出處。現在多比喻兩人爭執不下,只會導致兩敗俱傷。

TOP

發新話題